【急性过敏性荨麻疹】急性过敏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风团(即“荨麻疹”),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退。该病多由过敏原引发,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或感染等。虽然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但严重时可能伴随呼吸困难、低血压等全身反应,需及时就医。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 |
病因 | 过敏原(如食物、药物、昆虫毒素等)引起的免疫反应 |
发病时间 | 突发,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
症状 | 皮肤风团、瘙痒、红肿、有时伴有水肿 |
持续时间 | 通常为数小时至72小时,部分患者可持续数天 |
是否复发 | 可能反复发作,尤其是慢性患者 |
二、常见诱因
类型 | 具体例子 |
食物 | 虾、蟹、牛奶、坚果、鸡蛋等 |
药物 | 青霉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 |
昆虫叮咬 | 蜂、蚊、蝎子等 |
感染 | 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
环境因素 | 冷热刺激、日晒、压力等 |
其他 | 接触性过敏、自身免疫反应等 |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风团 | 红色或粉红色隆起斑块,大小不一,常伴有瘙痒 |
瘙痒 | 是最常见症状,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
肿胀 | 常见于面部、嘴唇、手部或脚部,称为血管性水肿 |
全身反应 | 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休克等严重症状 |
四、诊断与治疗
项目 | 内容 |
诊断方法 |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液IgE检测) |
治疗原则 | 避免过敏原、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 |
常用药物 |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严重时) |
自我护理 | 避免搔抓、冷敷缓解瘙痒、保持情绪稳定 |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建议 | 说明 |
避免已知过敏原 | 如对海鲜过敏,应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
注意饮食卫生 |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品 |
保持良好作息 | 减少压力,增强免疫力 |
随身携带药物 | 对于易复发者,建议随身携带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笔 |
定期复查 | 若病情反复,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过敏评估 |
总结:
急性过敏性荨麻疹是一种由过敏反应引发的皮肤病,症状多样,但大多数情况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和合理用药得到控制。若出现严重全身反应,应及时就医,以免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识别并远离可能的过敏源,有助于减少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