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儿童群体,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以及口腔内出现小水疱或溃疡。虽然多数患者在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疱疹性咽炎的病因与传播方式
疱疹性咽炎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尤其是A组)引起,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由其他肠道病毒导致。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比如共用餐具、玩具等。因此,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发生流行。
二、典型症状有哪些?
1. 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部分患儿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
2. 咽痛:孩子常表现出不愿进食、流口水、哭闹等现象。
3. 口腔疱疹:在软腭、咽部、扁桃体周围出现小水疱,随后破溃形成溃疡。
4. 食欲下降:由于咽痛和溃疡,患儿进食困难,甚至拒食。
三、如何进行科学治疗?
1. 对症处理为主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为主:
- 退热止痛:如出现发热或咽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 保持水分摄入:鼓励孩子多喝水,避免脱水。若吞咽困难,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食物。
- 局部护理:使用含漱液或喷雾剂缓解咽部不适,如淡盐水漱口或含有消炎成分的咽喉喷雾。
2. 注意休息与营养
患病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饮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不刺激的食物,如粥、汤类,避免辛辣、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3. 观察病情变化
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 精神萎靡、嗜睡
- 食欲极差,出现脱水症状
四、家庭护理小贴士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避免干燥。
- 勤洗手,尤其在接触患儿后,防止交叉感染。
- 隔离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五、预防措施不可忽视
- 接种疫苗:目前尚无针对疱疹性咽炎的专用疫苗,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
疱疹性咽炎虽属常见病,但家长仍需重视,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加重,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