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它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胫骨和肱骨。这种疾病发展迅速,症状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一、概述
急性骨髓炎是由于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到骨骼,或直接从邻近感染部位扩散至骨骼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常伴随高热、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二、典型表现
症状名称 | 描述 |
发热 | 常为高热,可达39℃以上 |
局部红肿热痛 | 感染部位出现红肿、触痛、压痛 |
功能障碍 | 受累肢体活动受限 |
全身不适 | 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差 |
白细胞升高 |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 |
三、病因与诱因
-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外伤或手术后感染:如骨折、手术切口感染。
- 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艾滋病患者更易感染。
- 血源性传播: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可通过血液传播至骨骼。
四、诊断方法
诊断方式 | 说明 |
影像学检查 | X线、CT、MRI可发现骨骼破坏、骨膜反应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升高 |
细菌培养 | 从血液或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 |
骨髓穿刺 | 可直接获取骨髓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抗生素治疗 |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需持续2~4周 |
手术治疗 | 如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
支持治疗 | 包括补液、止痛、退热等对症处理 |
康复训练 | 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
六、预防措施
-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
- 及时治疗皮肤、呼吸道等感染;
- 对于有慢性病的患者,应加强免疫力;
- 避免不洁注射或侵入性操作。
七、预后情况
大多数患者在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骨坏死、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就医是关键。
总结:急性骨髓炎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骨骼感染,常见于儿童,多由细菌引起。早期识别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