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欣综合症,又称为库欣病,是一种由于体内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所引发的内分泌疾病。这种病症最早由美国外科医生亨利·库欣(Harvey Cushing)在20世纪初提出并系统描述,因此得名。库欣综合症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皮质醇分泌过多的临床综合征。
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调节血糖、应激反应、免疫功能以及维持血压等。然而,当皮质醇长期处于高水平时,就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库欣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两类:外源性皮质醇增多和内源性皮质醇增多。外源性通常是因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这类药物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肾上腺功能减退,但一旦停药或减量不当,可能会出现反跳性皮质醇分泌增加。而内源性则多由肿瘤引起,例如垂体瘤、肾上腺肿瘤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肿瘤等。
常见的库欣综合症症状包括:
- 向心性肥胖:尤其是腹部、面部和颈部脂肪堆积明显
- 皮肤变薄、容易瘀伤
- 紫红色条纹出现在腹部、大腿或手臂
- 高血压、糖尿病倾向
- 情绪波动、抑郁或焦虑
- 肌肉无力、骨质疏松
- 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欲下降
诊断库欣综合症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液和尿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来确定病因。治疗方案则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可能包括手术切除肿瘤、药物控制皮质醇分泌,或放射治疗等。
总的来说,库欣综合症虽然相对少见,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