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检步骤】骨髓活检是一种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医学检查手段。该过程通过从骨髓中提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以下是对骨髓活检步骤的总结。
一、骨髓活检的主要步骤
1. 术前准备
- 确认患者病史和用药情况,评估出血风险。
- 向患者说明操作流程及可能的不适感,签署知情同意书。
- 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检查。
2. 选择穿刺部位
- 常见部位包括髂骨(后上棘)或胸骨,根据患者年龄、体型和病情决定。
- 髂骨是最常用部位,因其骨质较厚,易于操作且并发症较少。
3. 局部麻醉
- 对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后,注射局部麻醉药,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4. 穿刺取材
- 使用骨髓穿刺针(如Jamshidi针)刺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
- 可同时获取骨髓组织块,用于病理切片检查。
5. 标本处理与送检
- 将抽取的骨髓液和组织样本妥善保存,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6. 术后处理
- 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防止出血。
- 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反应,如剧烈疼痛、出血或感染迹象。
-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二、骨髓活检步骤一览表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状况,签署知情同意书 |
2 | 穿刺部位选择:通常为髂骨或胸骨 |
3 | 局部麻醉:对穿刺点进行麻醉,减轻疼痛 |
4 | 穿刺取材:使用穿刺针抽取骨髓液和组织 |
5 | 标本处理:将样本送检,进行多学科分析 |
6 | 术后处理:压迫止血,观察患者反应 |
通过以上步骤,医生可以获取到有价值的骨髓信息,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骨髓活检虽然是一项有创检查,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血液病、肿瘤及免疫性疾病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