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怎么做】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等。该过程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实验室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及病变情况。
一、骨髓穿刺的基本流程总结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1 | 术前准备 | 医生会评估患者病情,确认是否适合进行穿刺;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可能需要抽血化验。 |
2 | 体位选择 | 常见部位为髂后上棘或胸骨,患者通常取侧卧或俯卧位。 |
3 | 局部麻醉 | 在穿刺点注射局部麻醉药,减轻疼痛感。 |
4 | 穿刺操作 | 使用专用骨髓穿刺针刺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 |
5 | 样本处理 | 抽取的骨髓液立即送检,用于细胞学、染色体、分子生物学等分析。 |
6 | 术后护理 | 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保持清洁,避免剧烈活动。 |
二、骨髓穿刺的适应症
- 怀疑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倾向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肿瘤转移至骨髓
- 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三、骨髓穿刺的禁忌症
-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 有严重脊柱畸形影响穿刺操作
四、常见并发症
并发症 | 症状 | 处理方式 |
疼痛 | 穿刺部位短暂疼痛 | 一般可自行缓解,必要时使用止痛药 |
出血 | 穿刺点渗血 | 加压包扎,观察出血情况 |
感染 | 局部红肿热痛 | 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换药 |
神经损伤 | 偶见,如穿刺过深 | 视情况处理,多数可恢复 |
五、注意事项
- 术前应避免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
- 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若出现持续发热、穿刺部位红肿或流脓,应及时就医
骨髓穿刺虽然是一项侵入性检查,但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风险较低,且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术前应充分了解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并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