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怎么做】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某些肿瘤等。该操作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生化或微生物学分析,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对“骨髓穿刺术怎么做”的详细总结。
一、骨髓穿刺术的基本流程
1. 术前准备
- 病人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 检查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心肺功能。
-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髂后上棘、胸骨、胫骨等)。
- 常规消毒皮肤并铺无菌巾。
2. 局部麻醉
-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和骨膜麻醉。
3. 穿刺操作
- 使用专用骨髓穿刺针,缓慢进入骨髓腔。
- 抽取骨髓液,通常为1-2ml。
4. 术后处理
- 压迫穿刺点5-10分钟,防止出血。
- 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反应。
- 标本送检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二、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项目 | 内容 |
适应症 | 1. 怀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 2.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疟疾、结核) 3. 肿瘤转移至骨髓 4. 血象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 |
禁忌症 | 1.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2. 局部皮肤感染或炎症 3.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4. 骨骼发育异常或骨折 |
三、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 | 描述 | 注意事项 |
疼痛 | 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疼痛 | 麻醉充分可减轻 |
出血 | 少量出血较常见,一般可自行停止 | 术后压迫时间足够 |
感染 | 极少见,但需注意无菌操作 | 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
骨髓液不足 | 可能影响诊断结果 | 多次穿刺或更换部位 |
四、总结
骨髓穿刺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其目的是获取骨髓样本以辅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在规范操作下,绝大多数患者均可安全完成。对于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病症的患者,骨髓穿刺术是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医学知识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旨在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信息,非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