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切口疝?】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在手术切口部位出现的腹腔内容物(如肠管、脂肪等)通过腹壁薄弱或愈合不良的区域向外突出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的数月甚至数年内,尤其常见于剖腹产、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手术之后。
一、切口疝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腹部手术后,因切口处腹壁薄弱或愈合不良,导致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 |
发生时间 | 手术后数月到数年不等 |
常见部位 | 腹部正中切口(如剖腹产、胆囊切除术等) |
主要症状 | 切口处肿块、疼痛、不适感,严重时可能引发肠梗阻 |
病因 | 术后感染、伤口裂开、肥胖、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因素 |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
治疗方法 | 非手术治疗(控制诱因)、手术修复(补片修补为主) |
预防措施 | 术后避免剧烈活动、控制慢性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合理饮食 |
二、切口疝的形成原因
1. 术后愈合不良:手术切口未能正常愈合,导致腹壁强度不足。
2. 感染:术后切口感染会破坏组织结构,影响愈合。
3. 腹压增高:如长期咳嗽、便秘、肥胖、妊娠等,都会增加腹内压力。
4.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
5. 吸烟:吸烟会延迟伤口愈合,增加切口疝风险。
三、切口疝的症状表现
- 局部肿块:站立或用力时明显,平躺时可能缩小或消失。
- 疼痛或不适感:尤其在活动或咳嗽时加重。
-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提示可能有肠管嵌顿。
- 皮肤红肿或发热:若伴有感染,可能出现炎症反应。
四、如何诊断切口疝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诊断:
- 体格检查:观察切口部位是否有肿块,按压时是否有疼痛或膨出。
- 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腹腔内容物突出。
- CT扫描:对于复杂病例,CT能更清晰地显示疝囊和周围结构。
五、切口疝的治疗方式
1. 保守治疗:
- 控制腹压(如戒烟、缓解便秘、减少咳嗽)。
- 使用腹带支撑切口部位。
- 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可定期观察。
2. 手术治疗:
- 传统修补术:直接缝合切口边缘,但复发率较高。
- 补片修补术:使用人工材料加固腹壁,复发率低,是目前主流方法。
六、切口疝的预防建议
- 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
- 注意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 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并加强营养支持。
结语:
切口疝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