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属于粒细胞的一种。它们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免疫中表现突出。尽管在血液中的数量较少,但其功能却不可忽视。
一、基本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嗜碱性粒细胞 |
英文名称 | Basophil |
分类 | 粒细胞(含颗粒的白细胞) |
占比 | 血液中约0.5%-1% |
功能 | 参与过敏反应、炎症反应、抗寄生虫免疫 |
特点 | 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碱性颗粒,可被染色 |
二、主要功能
1. 释放组胺:嗜碱性粒细胞含有组胺,当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出来,引发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这是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2. 参与炎症反应:在感染或损伤部位,嗜碱性粒细胞会聚集,帮助启动和调节炎症过程。
3. 对抗寄生虫:在某些寄生虫感染中,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应答。
4. 调节免疫系统: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如T细胞和B细胞。
三、临床意义
- 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慢性炎症、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 降低:可能与某些感染、应激状态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
四、检测方法
嗜碱性粒细胞通常通过全血细胞计数(CBC)进行检测,结合外周血涂片观察其形态特征。
五、总结
嗜碱性粒细胞虽然在血液中比例较低,但在免疫防御中具有独特作用。了解其功能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机制。在实际诊疗中,嗜碱性粒细胞的变化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参考指标之一。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关于嗜碱性粒细胞的基础知识与实用信息,适合医学爱好者及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