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问答 >

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李长富0423

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足,最终引发组织坏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在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感觉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较为多见。了解压疮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

一、压疮的分期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小组(NPUAP)制定的压疮分期标准,分为四个阶段,加上一个不可分期的压疮和深部组织损伤。

1. 一期压疮(Stage 1)

定义:皮肤完整,但出现红斑,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区别,按压后不褪色。

临床表现:

- 局部皮肤发红,触感可能较硬或柔软

- 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灼热

- 多见于骨突部位,如尾骶部、足跟、肩胛部等

2. 二期压疮(Stage 2)

定义:表皮和部分真皮受损,形成浅表溃疡或水疱。

临床表现:

- 表皮破损,形成开放性溃疡

- 可能有水疱或糜烂

- 疼痛感明显

- 常见于骨突部位

3. 三期压疮(Stage 3)

定义:全层皮肤缺损,累及皮下脂肪,但未伤及肌肉或骨骼。

临床表现:

- 溃疡较深,呈火山口状

- 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 周围可能有炎症反应

- 患者疼痛加剧

4. 四期压疮(Stage 4)

定义: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伴有肌肉、肌腱或骨骼暴露。

临床表现:

- 深度溃疡,可见骨骼或肌腱

- 坏死组织广泛,感染风险高

- 疼痛剧烈,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5. 不可分期压疮(Unstageable)

定义:溃疡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实际深度。

临床表现:

- 表面有大量坏死组织或焦痂

- 需要清创后才能明确分期

- 常见于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6. 深部组织损伤(Deep Tissue Injury)

定义:局部组织受压后出现持续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可能伴随肿胀、温度变化,但皮肤尚未破损。

临床表现:

- 皮肤颜色异常,可能为紫红或蓝黑色

- 触摸时可能有硬结或波动感

- 易发展为深部溃疡

二、压疮临床表现总结表

分期 皮肤状态 损伤程度 临床表现 常见部位
一期 完整 浅表 红斑、不褪色、疼痛 尾骶部、足跟、肩胛部
二期 破损 表皮至部分真皮 水疱、溃疡、疼痛 足跟、髋部、肘部
三期 破损 全层皮肤 深溃疡、坏死组织 骨突部位
四期 破损 全层皮肤+肌肉/骨骼 深溃疡、暴露骨骼、感染 骨突部位
不可分期 破损 未知 坏死组织/焦痂覆盖 任何部位
深部组织损伤 完整 深部组织 紫红/黑斑、肿胀、温度变化 骨突部位

三、总结

压疮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通过对压疮的准确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同时,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等,也是降低压疮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提高压疮管理的专业水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