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血常规表现】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并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查是判断败血症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以下是败血症患者常见的血常规表现总结:
一、血常规常见异常表现
1. 白细胞计数(WBC)升高
多数情况下,败血症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增多,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或严重感染导致白细胞减少。
2.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中性粒细胞是抗感染的主要细胞类型,在败血症中常显著增加,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3. C反应蛋白(CRP)升高
虽然不是血常规项目,但在临床上常与血常规联合使用,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4. 血小板减少
在重症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中,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或骨髓抑制,可能出现贫血表现。
6.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严重感染时,淋巴细胞可能减少,提示免疫系统受损。
二、典型血常规变化表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败血症常见表现 |
白细胞计数(WBC) | 4.0–10.0×10⁹/L | 升高或降低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 40%–75% | 显著升高 |
淋巴细胞百分比 | 20%–40% | 可能降低 |
血小板计数 | 150–350×10⁹/L | 可能减少 |
红细胞计数 | 3.8–5.2×10¹²/L | 可能减少(贫血) |
血红蛋白 | 115–150 g/L | 可能降低 |
C反应蛋白(CRP) | <10 mg/L | 明显升高(>50 mg/L) |
三、注意事项
- 败血症的血常规表现并非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
- 不同类型的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可能引起不同的血常规变化。
- 对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谨慎分析。
综上所述,败血症患者的血常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