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怎么回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肘部损伤,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中。由于其发生机制与儿童骨骼和韧带尚未发育完全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当动作就可能引发。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说明。
一、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由于前臂旋转时,桡骨小头从环状韧带中滑出,导致肘关节功能受限的一种常见疾病。此病多因家长在牵拉孩子的手臂时用力过猛或突然扭转所致,如提衣领、拉手等动作都可能诱发。患儿通常表现为患肢疼痛、不愿活动、肘部轻微肿胀,但无明显畸形。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恢复快,预后良好。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对幼儿手臂的不当牵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
别称 | 牵拉肘、幼年性肘关节半脱位 |
常见年龄 | 5岁以下儿童 |
发病原因 | 前臂旋转时桡骨小头滑出环状韧带;常见于牵拉手臂动作 |
典型症状 | 患肢疼痛、不愿活动、肘部轻微肿胀、活动受限 |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 + X光(排除骨折) |
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由医生操作),多数一次即可复位 |
恢复时间 | 多数患儿1-2天内可恢复正常活动 |
并发症 | 若反复发作,可能影响关节稳定性 |
预防措施 | 避免牵拉孩子手臂,尤其在哭闹时不要强行拉拽 |
三、注意事项
- 家长应了解此病的常见诱因,避免在孩子哭闹时强行拉扯手臂。
- 如果孩子突然拒绝使用某侧手臂,并伴有疼痛,应及时就医。
- 一旦确诊,应遵医嘱进行复位,切勿自行处理。
- 复位后需观察孩子是否能正常活动手臂,如有异常应再次就诊。
通过了解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相关知识,家长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预防此类问题,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