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名词解释】新生儿溶血症是指由于母体与胎儿之间血型不相容,导致母体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从而引发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疾病。该病常见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不匹配的情况下,严重时可引起黄疸、贫血甚至脑损伤。
一、定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新生儿溶血症 |
定义 | 母体与胎儿血型不相容,导致母体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引发红细胞破坏的疾病 |
常见类型 | ABO溶血、Rh溶血 |
发病机制 | 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 |
高危因素 | 母体为O型血,胎儿为A/B型;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 |
症状 | 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核黄疸 |
诊断方法 | 血型检测、抗体筛查、胆红素水平测定 |
治疗方式 | 蓝光照射、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 |
预防措施 | 孕期抗体筛查、Rh免疫球蛋白注射 |
二、常见类型说明
1. ABO溶血症
- 最常见类型,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的情况。
- 一般症状较轻,多数可通过蓝光治疗缓解。
2. Rh溶血症
- 较少见但病情更严重,多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
- 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贫血、脑损伤甚至死亡。
三、预防与治疗
- 预防:孕期进行血型和抗体筛查,Rh阴性孕妇可在孕28周左右注射Rh免疫球蛋白,以防止母体产生抗Rh抗体。
- 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包括光疗、输血、换血等。
四、注意事项
- 新生儿溶血症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多数可恢复正常。
- 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黄疸、嗜睡、吃奶无力等症状,及时就医。
总结: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因血型不兼容引起的免疫性疾病,虽有一定风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均可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