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病】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肺结核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该病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虽然大多数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立即发病,但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抗生素,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肺结核病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肺结核病 |
病原体 |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传播方式 | 空气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释放的飞沫) |
主要感染部位 | 肺部,也可能感染淋巴系统、骨骼、脑膜等 |
易感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激素者 |
潜伏期 | 感染后数月到数年,部分人可终身不发病 |
症状 | 咳嗽(持续2周以上)、低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等 |
诊断方法 | 痰涂片检查、胸部X光、结核菌培养、分子检测(如GeneXpert) |
治疗方法 | 长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通常6-12个月) |
治愈率 | 若规范治疗,治愈率较高 |
预防措施 | 接种卡介苗(BCG)、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肺结核病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在现代医学的干预下已不再是“绝症”。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有效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如果你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感染了肺结核,应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