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什么】发热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异常时,出现的一种常见症状。它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为37.3℃以上)。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对某些病原体、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的反应。了解发热的成因、表现和处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
一、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现象。正常人的体温在36.1℃至37.2℃之间波动,而发热时体温常超过37.3℃。
二、发热的常见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原因 |
感染性疾病 |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如感冒、肺炎、尿路感染) |
非感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中暑、药物反应等 |
神经系统问题 | 脑部损伤、脑炎、脑膜炎等 |
内分泌失调 |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三、发热的表现
发热的典型表现包括:
- 体温升高
- 寒战或出汗
- 头痛、乏力
- 食欲减退
- 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腹泻等症状
四、如何判断是否发热
指标 | 正常范围 | 发热标准 |
口温 | 36.3℃~37.2℃ | ≥37.3℃ |
腋下温度 | 35.9℃~37.0℃ | ≥37.4℃ |
耳温/额温 | 35.8℃~38.0℃ | ≥38.0℃ |
五、发热的处理建议
情况 | 处理方式 |
低热(<38.5℃) | 多喝水、休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 |
高热(≥38.5℃) | 可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并密切观察 |
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 | 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 |
六、注意事项
-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除非明确由细菌感染引起。
- 儿童、孕妇、老年人发热需特别关注。
- 若发热伴随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应立即送医。
总结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多数情况下是身体对疾病或异常状态的自我保护机制。了解发热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有助于更科学地应对。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