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临床表现】褥疮,也称为压疮或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见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如老年人、瘫痪患者及术后病人等。了解褥疮的临床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褥疮的临床表现总结
褥疮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阶段,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以下是褥疮的主要临床表现:
阶段 | 临床表现 |
I期(初期) | 局部皮肤发红,按压后不褪色;皮肤温度升高;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瘙痒;无破溃。 |
II期(浅层溃疡) | 表皮或真皮部分破损,形成浅表溃疡;可能有水疱或糜烂;周围皮肤红肿、触痛明显。 |
III期(深部溃疡) | 溃疡达到皮下脂肪层,形成较深的洞状溃疡;可能有坏死组织;周围组织可能有炎症反应。 |
IV期(广泛坏死) | 溃疡深达肌肉、骨骼或肌腱;组织广泛坏死;可能伴有感染、脓液、恶臭;患者常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
不可分期 | 溃疡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实际深度;需清除坏死组织后才能评估。 |
深部组织损伤 | 皮肤完整但存在深部组织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硬结、疼痛或温度变化;可能伴有出血或瘀斑。 |
二、其他相关表现
除了上述分阶段的表现外,褥疮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 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感逐渐加重。
- 感染:若未及时处理,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发热等症状。
- 异味:严重感染时,伤口会散发恶臭。
- 功能障碍:长期褥疮可能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三、总结
褥疮的临床表现因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早期识别是关键。通过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触感以及是否存在溃疡或坏死组织,可以初步判断褥疮的严重程度。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注意营养支持,以降低褥疮的发生风险。
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褥疮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