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细胞低】总结:
嗜酸性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主要参与对抗寄生虫感染、调节过敏反应以及维持免疫平衡。当血液检查中发现“嗜酸性细胞低”时,可能提示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存在。以下从定义、常见原因、临床意义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对关键信息进行归纳。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嗜酸性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功能包括抗寄生虫、调节炎症和过敏反应。 |
正常范围 | 成人:0.05-0.5×10⁹/L;儿童:0.02-0.3×10⁹/L(因年龄不同而异) |
嗜酸性细胞低的含义 | 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多种疾病或生理因素有关。 |
常见原因 | - 急性感染(如细菌感染) - 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手术后) - 激素使用(如糖皮质激素) -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 骨髓抑制或造血功能障碍 |
临床表现 | 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可能伴随原发病表现,如发热、乏力、感染等。 |
诊断方法 | 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免疫学检测、病原体筛查等。 |
治疗原则 | 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调整药物、改善免疫功能等。 |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水平的变化需结合其他血象指标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若发现嗜酸性细胞偏低,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焦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