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夏秋季,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疱疹或溃疡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那么,面对疱疹性咽峡炎,应该如何正确用药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因此抗生素对它并无直接疗效。治疗的核心在于缓解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药物选择方面,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1. 退热止痛药:对于有发热或咽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非处方退热镇痛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体温并减轻疼痛感,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
2. 局部消炎喷雾或含片:如含有氯己定、利多卡因等成分的咽喉喷雾或含片,可以起到局部消炎、缓解咽痛的作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指导,避免误吞或过量使用。
3. 保持口腔清洁: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减少病毒繁殖和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以减轻炎症反应。
4. 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加快康复过程。此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持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
总的来说,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大多数患者在对症处理后能够较快恢复。用药应以缓解症状为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家长在护理过程中也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度过疾病期,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