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是一种什么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简称“自免肝”)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组织所引起的慢性肝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它们虽然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自免肝”,以下从定义、常见类型、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自免肝的定义
自免肝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脏细胞或胆管视为外来物质进行攻击,导致肝脏炎症、损伤甚至纤维化的一类疾病。它不是由病毒、酒精或药物直接引起,而是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二、自免肝的主要类型
类型 | 全称 | 病变部位 | 主要特征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 Autoimmune Hepatitis | 肝细胞 | 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炎症和肝功能异常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 胆管 | 胆管受损,胆汁淤积,易发展为肝硬化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 胆管 | 胆管狭窄、炎症,常伴随炎症性肠病 |
三、常见症状
症状 | 说明 |
疲劳 |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
黄疸 | 皮肤和眼睛发黄,提示肝功能受损 |
肝区不适 | 右上腹疼痛或压痛 |
皮肤瘙痒 | 多见于PBC患者 |
恶心、食欲下降 | 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
四、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血液检查 | 包括肝功能检测、自身抗体筛查(如ANA、SMA、抗线粒体抗体等) |
影像学检查 | 如B超、CT或MRI,用于观察肝脏结构 |
肝活检 | 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程度和类型 |
其他检查 | 如血清IgG水平升高可能提示AIH或PBC |
五、治疗方法
类型 | 治疗方案 |
AIH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
PBC | 熊去氧胆酸(UDCA)为主,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 |
PSC | 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对症处理,部分患者需肝移植 |
六、注意事项
- 自免肝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
-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
- 定期随访和监测肝功能非常重要。
- 饮食清淡、避免饮酒、保持良好作息有助于病情控制。
总结
自免肝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脏引起的慢性肝病,包括多种类型,如AIH、PBC和PSC。其特点是免疫系统误伤肝细胞或胆管,导致肝功能受损。早期识别、科学治疗和规律随访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如果你怀疑自己或家人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