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问答 >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是什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上饶胡桐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是什么】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输血。合理、科学地使用血液制品,既能挽救生命,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潜在风险。因此,掌握输血的指征及原则至关重要。

一、输血的指征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血液成分,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组织氧供。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

1. 急性失血:如外伤、手术中大出血等,当失血量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时,需考虑输血。

2. 贫血: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一定水平(如<70g/L),且伴有明显症状(如心悸、乏力、呼吸困难)时,可能需要输血。

3. 凝血功能障碍:如肝病、DIC等导致凝血因子缺乏,可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4. 严重感染或免疫缺陷: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输注免疫球蛋白或白细胞。

5. 术前准备:对预计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提前备血以备不时之需。

二、输血的原则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说明
安全第一 所有血液制品必须经过严格筛查,确保无传染病(如乙肝、丙肝、HIV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及输血种类。
少量多次 避免一次性大量输血,减少并发症风险,必要时可分次输注。
严格适应证 只有在明确指征下才进行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持续监测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血型匹配 必须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确保血型相容,防止溶血反应。

三、总结

输血是一项复杂的临床操作,其核心在于“精准”与“安全”。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指南,合理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指征 原则
急性失血 安全第一、个体化治疗
贫血 严格适应证、持续监测
凝血功能障碍 血型匹配、少量多次
免疫缺陷 个体化治疗、安全第一
术前准备 严格适应证、持续监测

通过科学合理的输血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