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是什么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该病以口腔、手部和足部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可在一周左右自愈。
以下是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详细总结: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手足口病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EV71等) |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 |
潜伏期 | 3-7天 |
传染期 | 发病前1-2天至发病后1周内 |
二、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少数高热 |
口腔疱疹/溃疡 | 常见于舌、颊黏膜、牙龈等部位,疼痛明显 |
手足皮疹 | 手掌、脚底、指缝、趾缝出现红斑或水疱 |
食欲下降 | 因口腔疼痛导致进食困难 |
全身不适 | 精神萎靡、乏力等 |
三、诊断与治疗
项目 | 内容 |
诊断方法 |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病毒检测 |
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
退热处理 | 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
口腔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
隔离措施 | 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
四、预防措施
项目 | 内容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
环境卫生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桌面等 |
避免接触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接种疫苗 |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病例 |
五、注意事项
-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个别可能出现脑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 若孩子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抽搐等,应及时就医。
- 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天,需注意家庭及托幼机构的清洁与通风。
总结:
小儿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传播风险。家长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并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