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搐搦症?】小儿手足搐搦症,又称低钙性抽搐或佝偻病性抽搐,是一种由于血钙水平过低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婴幼儿。该病症多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导致钙吸收障碍,进而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
以下是对“小儿手足搐搦症”的详细总结: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病名 | 小儿手足搐搦症(也称低钙性抽搐) |
发病年龄 | 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之间 |
主要病因 | 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 |
典型症状 | 手足搐搦、惊厥、喉痉挛、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 | 血钙检测、维生素D水平测定、骨密度检查等 |
治疗原则 |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电解质紊乱 |
预防措施 | 合理喂养、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
二、病因分析
1. 维生素D缺乏:是主要原因,影响钙的吸收。
2. 饮食因素:母乳或配方奶中钙含量不足,或未及时添加辅食。
3. 日照不足: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4. 疾病因素:如慢性腹泻、肝肾疾病等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
5. 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可能有家族史。
三、临床表现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轻度 | 手足搐搦、易激惹、睡眠不安 |
中度 | 抽搐发作、喉痉挛、呼吸不畅 |
重度 | 昏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 |
四、诊断要点
- 病史:是否有维生素D缺乏史、喂养不当、日照不足等。
- 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骨骼畸形、牙龈肿胀、肌肉紧张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钙浓度降低
- 血清磷浓度升高
- 维生素D水平低下
- 影像学检查:如X光检查骨骼发育情况。
五、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式 | 说明 |
补钙治疗 | 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根据病情选择 |
维生素D补充 | 如鱼肝油、维生素D滴剂等 |
对症处理 | 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 |
护理重点 | 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感染、定期随访 |
六、预防措施
-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应持续至6个月以上,并及时添加辅食。
- 适量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促进维生素D合成。
- 补充维生素D:出生后即开始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直到2岁。
- 定期体检:监测生长发育及血钙、维生素D水平。
七、注意事项
-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不可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家长应了解本病的诱因和表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结:小儿手足搐搦症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正常。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营养和日常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