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是什么意思】“乳痈”是中医术语,常用于描述乳房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尤其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它通常发生在哺乳期,尤其是产后初期,但也可能出现在非哺乳期。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乳痈,中医称为“乳痈”,是一种以乳房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多因乳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或情绪压力等因素引起。乳痈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脓肿形成,严重时需要手术干预。
在现代医学中,乳痈常被归类为乳腺炎的一种,特别是急性乳腺炎。其主要特点是局部红肿、疼痛、发热,有时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烧、乏力等。治疗上以抗感染、疏通乳腺为主,同时注意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
二、乳痈相关知识对照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称 | 乳痈 |
英文名称 | Mastitis(乳腺炎) |
定义 | 乳房部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哺乳期女性 |
病因 | 乳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乳汁淤积、情绪压力、免疫力下降等 |
常见人群 | 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 |
主要症状 | 乳房红肿、疼痛、发热、触痛;严重时可有脓肿、发热、乏力等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热敷、按摩、保持乳汁通畅、必要时切开排脓 |
预防措施 | 正确哺乳姿势、避免乳汁淤积、保持乳房清洁、增强体质、调节情绪 |
中医辨证 | 多属肝胃郁热、气滞血瘀等证型,需辨证施治 |
注意事项 |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热敷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
三、小结
乳痈虽然常见,但不可轻视。尤其是哺乳期女性,应特别注意乳房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乳痈的发生。若出现明显症状,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