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是怎么回事】急性心包炎是指心包(包裹心脏的薄膜)发生急性炎症,常见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引发。它可能导致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
急性心包炎是一种涉及心包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结核或自身免疫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则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抗炎或对症处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包的急性炎症反应,多因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 |
常见病因 |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细菌、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创伤等。 |
典型症状 | 胸痛(尤其是坐位或深呼吸时加重)、发热、乏力、呼吸困难、心悸等。 |
体征 | 心包摩擦音、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
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治疗方法 | - 抗感染(如细菌性心包炎)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糖皮质激素(如自身免疫性) - 心包穿刺或引流(积液严重时) - 对症支持治疗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痊愈,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心包缩窄或心脏压塞等并发症。 |
预防措施 | - 预防感染(如接种疫苗) - 控制基础疾病(如风湿热、结核) - 加强身体免疫力 |
三、小结
急性心包炎虽然不常见,但其症状明显且可能危及生命。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如有持续胸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