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是一种由于骨骼肌细胞受损,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电解质等)释放入血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创伤、剧烈运动、药物或毒素影响、代谢异常及遗传性疾病等。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肿胀,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肌酸激酶(CK)水平的升高。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和处理并发症。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二、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Rhabdomyolysis |
定义 | 骨骼肌细胞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病理状态 |
常见病因 | 创伤、剧烈运动、药物(如他汀类)、感染、代谢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
典型症状 | 肌肉疼痛、乏力、肿胀、尿色加深(茶色尿) |
实验室检查 | 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肌红蛋白尿、电解质异常(如高钾、低钙) |
并发症 | 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 |
诊断标准 | CK水平高于正常上限5倍以上,结合临床表现和尿检结果 |
治疗方法 | 补液、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透析 |
预后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肾功能损害 |
预防措施 | 避免过度运动、合理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及时处理诱因 |
三、结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虽非罕见病,但因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关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早期识别能力,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