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用量】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简称5-FU)是一种常用的抗代谢类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如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由于氟尿嘧啶的治疗指数较窄,剂量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重、肝肾功能、肿瘤类型及分期等)进行个体化调整。以下是对氟尿嘧啶常用剂量的总结:
氟尿嘧啶常用剂量总结表
适应症 | 剂量方案 | 给药方式 | 常见副作用 |
结直肠癌 | 500 mg/m² 每日,连续5天,每3周一次 | 静脉注射 | 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 |
胃癌 | 500–750 mg/m² 每日,连续5天,每3周一次 | 静脉注射 | 恶心、口腔溃疡、脱发 |
乳腺癌 | 500 mg/m² 每日,连续5天,每3周一次 | 静脉注射 | 恶心、腹泻、乏力 |
头颈部肿瘤 | 500 mg/m² 每日,连续5天,每3周一次 | 静脉注射 | 口腔黏膜炎、恶心 |
皮肤癌(局部) | 5% 软膏,每日1–2次 | 局部涂抹 | 红肿、灼热感 |
注意事项
1.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的耐受性差异较大,需根据体重、体表面积及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2. 监测指标: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3. 联合用药:常与亚叶酸钙(Leucovorin)或奥沙利铂(Oxaliplatin)联用,以增强疗效并减少毒性。
4. 禁忌与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氟尿嘧啶作为重要的化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剂量与给药方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