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名词解释】窦房结是心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在维持正常心跳节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心脏的天然“起搏器”,窦房结能够自主地产生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奏。以下是对窦房结的详细解释,结合与表格形式进行说明。
一、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简称SA节点)位于右心房的上部,靠近上腔静脉入口处,是心脏的起搏点。它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自动产生电冲动的能力,因此被称为“心脏的天然起搏器”。
窦房结的电活动会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递到心房和心室,引发心脏的收缩。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每分钟60至100次的频率发放电信号,维持人体的正常心率。如果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窦性停搏等。
此外,窦房结的活动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
二、窦房结知识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 Node) |
位置 | 右心房上部,靠近上腔静脉入口 |
功能 | 心脏的自然起搏点,控制心跳节律 |
组成 | 特殊心肌细胞(P细胞) |
起搏频率 | 正常为60–100次/分钟 |
作用机制 | 自主产生电信号,通过传导系统传递至心房和心室 |
影响因素 |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
常见疾病 |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
临床意义 | 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
与心脏传导系统关系 | 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起始点 |
三、总结
窦房结是心脏中负责启动心跳的关键结构,其功能直接影响心率和心律的稳定性。了解窦房结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医学实践中,窦房结的功能评估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