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名词解释】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子宫内膜在没有受孕的情况下脱落并伴随出血的过程。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殖健康,也反映了整体身体状况。以下是对“月经”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
月经是指女性在每月特定时间由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血液排出体外的现象,通常持续3-7天。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为28天。月经期间,女性可能会出现腹痛、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了解与月经相关的术语,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月经相关术语及其解释:
二、表格:月经相关术语解释
术语 | 定义 |
月经 | 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伴随出血的过程,通常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 |
月经周期 | 从月经第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月经来潮前的天数,一般为21-35天。 |
排卵期 | 卵巢释放成熟卵子的时间,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以28天为例)。 |
黄体期 | 排卵后到下一次月经来潮前的时间,主要由黄体分泌激素维持子宫内膜。 |
经期 | 月经出血的持续时间,通常为3-7天。 |
痛经 | 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恶心、腹泻等症状。 |
闭经 | 女性超过6个月未来月经,或未满18岁仍未有月经初潮。 |
月经不调 | 月经周期或经量异常,如周期过长、过短、经量过多或过少等。 |
雌激素 | 主要由卵巢分泌的激素,对月经周期和生殖功能起重要作用。 |
孕激素 | 由黄体分泌的激素,有助于维持子宫内膜,为可能的妊娠做准备。 |
三、小结
月经是女性生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了解相关术语有助于女性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月经异常,如经期过长、痛经严重、闭经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