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是什么中药】白附子,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祛风、解毒、止痛等功效。它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经炮制后入药。在传统中医药中,白附子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偏头痛、面瘫等症状。下面将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
白附子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白附子 |
拉丁学名 |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原植物为黄花乌头) |
来源 | 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
性味 | 辛、苦,温 |
归经 | 肝、脾经 |
功效 | 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
主治 | 风湿痹痛,偏头痛,面瘫,疮疡肿毒 |
用法 | 煎服、外敷 |
用量 | 煎服3~9克;外用适量 |
注意事项 | 有毒,需炮制后使用,孕妇慎用 |
白附子的详细说明
白附子属于毒性中药材,因此在使用时需格外注意。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如乌头碱、次乌头碱等,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也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处理,以降低毒性。
在中医临床上,白附子多用于治疗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以及面部神经麻痹等症状。同时,它也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附子不可长期或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孕妇、体质虚弱者应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白附子是一种具有较强药效但同时带有一定毒性的中药,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