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状】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疾病,主要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部分肠段无法正常蠕动,进而引发便秘、肠梗阻等症状。该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症状包括:出生后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营养不良等。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肠炎或肠穿孔等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直肠指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治疗以手术为主,如根治术(Soave术或Duhamel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现略有差异,因此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二、症状分类表
症状名称 | 具体表现 | 常见年龄 |
胎便排出延迟 | 出生后24-48小时内未排胎便 | 新生儿 |
顽固性便秘 | 排便困难,需人工辅助,甚至需灌肠才能排便 | 婴幼儿 |
腹胀 | 腹部膨隆,叩诊鼓音明显 | 所有年龄段 |
呕吐 | 可能为胆汁性或粪样呕吐 | 新生儿及婴儿 |
营养不良 | 体重增长缓慢,喂养困难 | 婴幼儿 |
肠梗阻症状 | 腹痛、肠鸣音减弱、排便停止 | 严重病例 |
肠炎或穿孔 | 高热、腹泻、血便、腹膜炎症状 | 多见于婴儿 |
直肠指检异常 | 指检时感觉直肠空虚或狭窄,无肛门括约肌收缩 | 诊断常用方法 |
三、注意事项
1. 早期识别:对于出生后胎便排出延迟的新生儿,应高度怀疑本病。
2. 避免误诊:与功能性便秘、肠旋转不良等疾病鉴别。
3. 及时就医:出现持续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4. 术后护理:手术后需关注排便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预防。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虽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但只要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家长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