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小儿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引起小儿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了解其成因有助于家长及时识别病情并采取正确措施。
一、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异常、肠道炎症、肠套叠、肠扭转、异物堵塞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病因有所不同,如新生儿多见于肠道发育异常,婴幼儿则更易发生肠套叠或感染性肠炎。此外,某些疾病如疝气、肿瘤也可能引发肠梗阻。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二、表格展示
原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常见人群 | 简要说明 |
先天性因素 | 肠道闭锁、肠旋转不良、肛门直肠畸形 | 新生儿 | 出生时即存在,需手术矫正 |
肠套叠 | 肠管的一部分滑入另一部分,形成“套筒” | 婴幼儿(6个月~2岁) | 常见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需及时处理 |
肠扭转 | 肠管发生异常扭转,导致血供受阻 | 婴幼儿或青少年 | 可能由肠道位置异常引起,病情发展快,需紧急手术 |
感染性肠炎 |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水肿,导致暂时性梗阻 | 所有年龄段 | 多伴随腹泻、发热,严重时可诱发肠梗阻 |
肠粘连 | 腹部手术后或炎症后形成的肠管黏连 | 手术后患儿或有腹腔感染史者 | 常见于术后患者,可能导致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 |
异物堵塞 | 食入异物(如硬币、玩具零件等)卡在肠道内 | 幼儿(1-5岁) | 多因误吞异物引起,需及时取出 |
肿瘤 | 少见,但肠道肿瘤可导致肠腔狭窄 | 较大儿童或青少年 | 多为良性,但可能引起持续性梗阻 |
疝气 | 腹股沟疝或脐疝导致肠管嵌顿 | 婴幼儿 | 嵌顿性疝可引发急性肠梗阻,需紧急处理 |
三、注意事项
对于小儿肠梗阻,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持续性腹痛
- 呕吐频繁
- 排便困难或无排便
- 腹部膨胀
- 精神状态差、发热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避免延误造成严重并发症。
结语:
小儿肠梗阻的成因复杂,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各异。家长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务必及时送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