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我叫王彦霖

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获取脑脊液进行诊断或治疗。该操作需要严格的无菌技术和熟练的技巧,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操作成功。以下是腰椎穿刺术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

一、操作前准备

步骤 内容
1. 患者评估 确认适应症(如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排除禁忌症(如颅内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等)。
2. 患者体位 通常采用侧卧位,背部贴近床面,双腿屈曲,头部前屈,使腰椎间隙增大。
3. 器械准备 包括穿刺包、局部麻醉药、脑脊液收集管、无菌手套、消毒用品等。
4. 知情同意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操作目的、风险及可能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操作过程

步骤 内容
1. 消毒与铺巾 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2. 局部麻醉 在穿刺点皮下及棘上韧带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
3. 穿刺定位 选择L3-L4或L4-L5间隙,触摸确定棘突位置。
4. 穿刺进针 以15°角缓慢进针,穿过棘上韧带、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
5. 硬膜穿刺 继续推进至硬膜,可有落空感,确认进入蛛网膜下腔。
6. 收集脑脊液 连接收集管,观察脑脊液流出情况,记录压力及性状。
7. 退出穿刺针 操作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三、操作后处理

步骤 内容
1. 观察患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液、出血或头痛等反应。
2. 标本送检 将采集的脑脊液及时送检,包括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项目。
3. 记录与报告 记录操作过程、脑脊液性状及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4. 预防感染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四、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无菌原则。

- 若患者有明显疼痛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

- 术后建议患者平卧休息6小时,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

- 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穿刺。

通过以上步骤的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提高腰椎穿刺术的成功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操作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