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双相障碍”这一概念存在误解。有人认为它是“精神病”,也有人觉得它属于“心理病”。那么,双相障碍到底属于哪一类疾病? 本文将从医学角度出发,结合专业定义和分类,给出清晰的解释。
一、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和抑郁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之间反复切换,有时也会出现正常情绪状态。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情绪,还可能影响思维、行为、睡眠和日常生活功能。
二、精神病 vs 心理病:概念辨析
类别 | 定义 | 特点 |
精神病 | 指由大脑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导致的严重精神障碍,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 包括幻觉、妄想、严重情绪障碍等,常伴随社会功能受损 |
心理病 | 广义上指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强迫等 | 多为心理机制异常,可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式改善 |
三、双相障碍的医学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 双相障碍被归类为一种精神疾病,而非单纯的心理病。
- 它属于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的一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如遗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变化等。
- 虽然心理治疗在管理症状中起重要作用,但药物治疗(如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通常是主要手段。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双相障碍类型 | 心境障碍(属于精神疾病) |
是否为精神病 | 是,属于精神疾病 |
是否为心理病 | 不完全是,虽有心理因素影响,但更偏向于医学上的精神疾病 |
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心理治疗 |
常见症状 | 情绪剧烈波动(躁狂与抑郁交替)、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 |
五、结语
双相障碍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而是一种具有明确医学依据的精神疾病。正确认识其性质,有助于减少偏见,促进患者获得科学、系统的治疗。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及时干预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