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之间,尤其是秋季。该病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治疗。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秋季腹泻 |
发病季节 | 秋季至初冬(9月-次年1月) |
常见病原体 | 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诺如病毒等 |
易感人群 |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
主要症状 | 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 |
治疗方式 | 对症支持治疗、补液、抗病毒(部分情况) |
二、临床表现
小儿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
- 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
- 呕吐:常在腹泻前出现,可能持续数天。
- 发热:体温一般不高,但个别患儿可有低热。
- 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三、诊断与鉴别
- 临床诊断:根据发病季节、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粪便检查检测轮状病毒抗原。
- 鉴别诊断:需与细菌性肠炎、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相区别。
四、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 护理建议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勤换衣物 |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 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补水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避免使用抗生素,除非医生明确指示 |
家庭环境定期消毒 | 保证充足休息,防止交叉感染 |
五、总结
小儿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虽然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理护理,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