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属于十二正经之一。它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中线,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疏通气血、缓解胸闷、心悸等病症的作用。以下是对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的总结与归纳。
一、循行路线概述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心中,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经过腋下、肘部、前臂,最终到达手掌中指末端。该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较为对称,左右各一条,共22个穴位。
二、具体循行路径(按部位分段)
起始部位 | 经过部位 | 终止部位 | 关键穴位 |
心中 | 腋下 | 肘部 | 天池、天泉 |
肘部 | 前臂内侧 | 掌根 | 曲泽、郄门 |
掌根 | 手掌内侧 | 中指末端 | 大陵、中冲 |
三、循行特点
1. 起点与终点:起于心中,终止于中指末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2. 体表分布:沿上肢内侧中线走行,与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并行但位置不同。
3. 主要功能:调和心气、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心胸疾病、情绪障碍及上肢麻木等问题。
4. 与脏腑关系:主心包,与心脏有密切联系,能间接影响心脏功能。
四、常见穴位简介
穴位名称 | 功能作用 | 主治病症 |
天池 | 宽胸理气 | 胸闷、心悸 |
曲泽 | 清热解毒 | 热病、肘臂疼痛 |
大陵 | 安神定志 | 失眠、烦躁 |
中冲 | 开窍醒神 | 昏迷、舌强 |
五、临床应用
手厥阴心包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
- 心悸、胸闷、心痛等心脏相关症状
- 上肢麻木、疼痛、关节炎
- 情绪不稳、失眠、焦虑
- 高血压、头晕等循环系统问题
通过针灸、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本经穴位,可有效改善上述症状,增强机体自愈能力。
六、小结
手厥阴心包经作为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不仅在生理功能上起到关键作用,也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其循行路线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从而达到调理身心、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