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椎骨和椎间盘。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在结核高发地区更为多见。由于其症状隐匿、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通常发生在胸椎和腰椎部位。它不仅影响骨骼结构,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背部疼痛、体重下降、低热、夜间盗汗等。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以及实验室检查(如痰液、组织活检)。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必要时需手术干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脊柱畸形、截瘫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脊椎骨和椎间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 |
病因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通过血液传播至脊椎部位。 | |
好发部位 | 胸椎、腰椎最常见,其次为颈椎和骶椎。 | |
典型症状 | 背部疼痛、体重减轻、低热、夜间盗汗、乏力等。 | |
神经系统症状 | 如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截瘫。 | |
诊断方法 | X光、CT、MRI、痰液检查、组织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 | |
治疗方法 | 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 |
并发症 | 脊柱畸形、神经损伤、截瘫、脓肿形成等。 | |
预防措施 | 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 |
三、注意事项
脊柱结核虽然病情较重,但只要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专业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