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检查项目有哪些】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血浆中的现象。溶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遗传性红细胞异常等。为了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溶血及了解其病因,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以下是对常见溶血检查项目的总结。
一、溶血检查常用项目
检查项目 | 检查目的 | 常见参考值(成人) |
血常规(CBC) | 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 RBC: 4.0-5.5×10¹²/L;Hb: 120-160g/L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判断骨髓对溶血的代偿能力 | 0.5%-1.5% |
间接胆红素 | 反映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 | <17.1μmol/L |
乳酸脱氢酶(LDH) | 反映红细胞破裂情况 | 125-245U/L |
结合珠蛋白(Hp) | 反映红细胞溶解后的结合状态 | 0.8-2.0g/L |
尿含铁血黄素 | 判断是否有慢性血管内溶血 | 阴性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 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附着抗体 | 阴性 |
血红蛋白电泳 | 用于鉴别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 | 正常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判断红细胞膜稳定性(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正常或降低 |
二、溶血检查的意义
溶血检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溶血性贫血:通过血液指标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红细胞破坏。
2. 评估溶血程度:如LDH升高提示溶血活动,结合胆红素升高反映溶血严重程度。
3. 鉴别溶血类型:如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不同表现。
4. 指导治疗:如发现自身免疫性溶血,需进行DAT检测以明确病因。
三、注意事项
- 溶血检查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不能单靠某一项指标下结论。
- 某些药物或疾病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如服用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网织红细胞升高。
- 若怀疑遗传性溶血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诊。
以上为溶血相关检查项目的简要总结,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