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症表现】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由于肝脏内部胆汁流动受阻而导致的疾病,常见于妊娠期、某些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胆汁在肝内积聚,影响肝脏功能,并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以下是对该病主要表现的总结与归纳。
一、临床表现总结
症状/体征 | 描述 |
黄疸 | 皮肤和巩膜发黄,是肝内胆汁淤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
瘙痒 | 全身性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加重,是本病的典型症状。 |
尿色加深 | 尿液颜色变深,呈浓茶色或深黄色。 |
粪便颜色变浅 | 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灰白色,提示胆汁排泄受阻。 |
乏力 | 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活动后加重。 |
食欲减退 | 食欲下降,进食后易出现腹胀、恶心。 |
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 肝区有压痛或隐痛感,部分患者可伴有肝肿大。 |
肝功能异常 | 血清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 |
妊娠相关表现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多见于孕晚期,瘙痒明显,黄疸较轻。 |
并发症风险 | 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
二、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医生通常还会结合以下检查来明确诊断:
- 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胆红素、ALP、GGT等指标。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或MRI,用于排除胆道梗阻。
- 肝活检:在必要时进行,以确定肝内胆汁淤积的程度和病因。
三、注意事项
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多样,且可能与其他肝病相似,因此需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识别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妊娠期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结语:肝内胆汁淤积症虽非罕见,但其症状多样,易被误诊。了解其主要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