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穴的位置】大横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它在人体腹部的特定位置,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胀、腹泻等症状。了解大横穴的具体位置,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针灸或按摩治疗。
一、
大横穴位于人体腹部,具体在脐中旁开4寸(约6厘米)处,左右对称。该穴位主要分布在足太阴脾经上,具有调理脾胃、缓解腹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大横穴也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二、大横穴位置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大横穴 |
英文名称 | Dà Héng (ST25) |
所属经络 | 足太阴脾经 |
定位方法 | 脐中旁开4寸(约6cm),在第7肋间隙水平线上 |
取穴方法 | 患者仰卧,从肚脐向两侧各量4寸,即为大横穴位置 |
穴位特性 | 属于募穴,为脾经的“气会” |
功效 | 调理脾胃、止泻、通便、缓解腹痛 |
常见病症 | 腹胀、腹泻、便秘、胃痛 |
配伍建议 | 常与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配伍使用 |
刺灸方法 | 可针刺、艾灸或按压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清晰地了解大横穴的位置及其在中医中的作用。对于有相关健康问题的人群来说,掌握这一穴位的准确位置,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自我保健或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