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什么】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由腹腔内组织之间的异常粘连引起。这些粘连可能在手术、感染或炎症后形成,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一、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内器官(如小肠、大肠)与周围组织之间因炎症、手术或创伤而形成的异常纤维连接所引起的肠道部分或完全堵塞。这种梗阻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障碍等。治疗方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腔内组织间的异常粘连,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的一种疾病。 |
病因 | 常见于腹部手术(如剖腹产、阑尾切除)、腹腔感染、炎症、外伤等。 |
分类 | 分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和慢性粘连性肠梗阻。 |
症状 |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休克。 |
诊断方法 | 腹部X光、CT扫描、超声、血液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1. 保守治疗:禁食、输液、胃肠减压、抗生素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无效或出现绞窄性梗阻的患者。 |
预防措施 | 避免不必要的腹部手术,术后早期活动,控制感染,保持良好营养。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恢复,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等严重后果。 |
三、注意事项
粘连性肠梗阻虽然常见,但病情发展迅速,尤其是急性发作时容易误诊或延误治疗。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同时,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应特别注意身体变化,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