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名词解释】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斑块破裂等。心肌梗死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
一、
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中断而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急症。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根据心电图表现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心肌梗死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二、表格: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汇总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心肌梗死 |
英文名称 |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
定义 | 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 |
病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 |
症状 | 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乏力等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如CK-MB、TnI)、心脏超声等 |
分类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
治疗原则 | 快速再灌注治疗(如溶栓、PCI)、抗血小板、抗凝、止痛等 |
并发症 |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壁瘤等 |
预防措施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心血管急症,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患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