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脾的别名叫什么】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风湿痹痛等症状。
由于其药用价值较高,仙灵脾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有着多种别名,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该药材的来源与用途。
一、仙灵脾的常见别名总结
别名 | 来源/含义说明 |
淫羊藿 | 最常见的别名,来源于“淫”字有“多欲”之意,寓意其补肾壮阳之功 |
肉羊藿 | 古代称谓,因叶片形似羊藿而得名 |
羊藿 | 简称,与“肉羊藿”类似,为古代常用名称 |
仙茅 | 有时与仙灵脾混淆,但两者为不同植物,需注意区分 |
阳藿 | 强调其温阳作用,常用于男性健康调理 |
羊角藤 | 根据植株形态命名,叶片呈羽状,形似羊角 |
三枝九叶草 | 描述其叶片结构,通常每枝有三至九片叶子 |
大力王 | 体现其强壮筋骨的功效,民间常用称呼 |
二、仙灵脾的药用背景
仙灵脾属于小檗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其干燥的茎叶可入药,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现代研究显示,仙灵脾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皂苷等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性功能、抗疲劳等作用。
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温热性质,阴虚火旺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三、总结
仙灵脾的别名多样,涵盖古称、形态描述以及功效特点,反映了其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淫羊藿”还是“肉羊藿”,都体现了古人对这一药材的认知与运用。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建议结合个人体质和医生指导,合理使用仙灵脾,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