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的发热是指什么】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在医学上,发热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身体对某些病原体或异常状态的一种防御反应。了解发热的定义、原因及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现象。
一、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因受到刺激而使体温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正常体温因个体差异、测量时间、测量部位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口腔温度为36.3℃~37.2℃,腋下温度为36℃~37℃,耳温或肛温略高。当体温超过上述范围时,即可认为是发热。
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如细菌、病毒)、非感染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不同类型的发热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通常由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引起。 |
正常体温范围 | 口腔:36.3℃~37.2℃;腋下:36℃~37℃;耳温/肛温:约37℃~37.5℃ |
发热标准 | 通常认为口腔温度≥37.3℃,腋下温度≥37.5℃,耳温或肛温≥38℃即为发热 |
常见原因 | 感染性(如感冒、肺炎、结核);非感染性(如风湿热、肿瘤、药物反应等) |
发热类型 | 稽留热(持续高温);弛张热(体温波动大);间歇热(有规律地高低交替) |
伴随症状 | 寒战、出汗、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
处理原则 | 首先明确病因,对症降温(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或免疫治疗 |
三、注意事项
发热是机体应对疾病的自然反应,但过高的体温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因此,在发现发热后,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避免盲目用药。
此外,发热本身并不需要立即处理,除非伴有严重症状或持续不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发热虽然常见,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问题。了解发热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应对这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