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膜腔积液。该操作通过穿刺胸壁进入胸膜腔,抽取液体进行化验或排出积液以缓解症状。以下是关于胸膜腔穿刺术的简要总结。
一、概述
胸膜腔穿刺术是通过局部麻醉后,在胸部适当部位穿刺进入胸膜腔,以获取胸腔积液样本或排除积液的医疗操作。常用于诊断病因(如感染、肿瘤、结核等)或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适应症
适应症类型 | 具体内容 |
诊断性穿刺 | 确定积液性质,如渗出液或漏出液;检测感染、肿瘤等 |
治疗性穿刺 | 减轻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等 |
辅助检查 | 配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积液范围及性质 |
三、禁忌症
禁忌症类型 | 具体内容 |
凝血功能障碍 | 如血小板减少、使用抗凝药物等 |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 可能加重病情 |
局部皮肤感染 |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脓肿 |
严重低血压 | 增加穿刺风险 |
四、操作步骤(简要)
1. 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臂上举。
2. 定位:通常选择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
3. 消毒与麻醉: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
4. 穿刺:用穿刺针缓慢进针,直至有落空感。
5. 抽液:连接注射器或引流袋,抽取积液。
6. 拔针与处理:穿刺结束后按压穿刺点,覆盖敷料。
五、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 处理方法 |
气胸 | 观察或行闭式引流 |
出血 | 加压包扎,必要时输血 |
感染 | 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 |
胸膜反应 | 停止操作,给予镇静、吸氧等对症处理 |
六、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
-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 抽液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肺水肿;
- 穿刺后需观察24小时,防止并发症发生。
七、总结
胸膜腔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适用于多种胸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尽管操作相对简单,但仍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规范,以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患者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合理选择是否进行穿刺,并做好术后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