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瓣膜性疾病】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内部的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在心脏内流动不畅或逆流。这些瓣膜在心脏中起到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若发生病变,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心脏瓣膜的基本功能
心脏共有四个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分别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以及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其主要功能是确保血液单向流动,防止回流。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瓣膜名称 | 常见疾病类型 | 病因 | 症状 | 治疗方式 |
二尖瓣 |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 风湿热、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 | 呼吸困难、乏力、心悸 | 药物治疗、手术修复或置换 |
三尖瓣 | 三尖瓣关闭不全 | 右心扩大、风湿病 | 下肢水肿、肝肿大 | 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
主动脉瓣 |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先天性、退行性病变、风湿性 | 胸痛、晕厥、呼吸困难 | 手术置换或球囊扩张 |
肺动脉瓣 | 肺动脉瓣狭窄 | 先天性、风湿性 | 气短、乏力、发绀 | 手术或介入治疗 |
三、病因分类
1. 风湿性瓣膜病
最常见的原因,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2. 退行性瓣膜病
多见于老年人,由于瓣膜钙化、增厚或弹性下降导致功能异常。
3. 先天性瓣膜病
出生时即存在瓣膜结构异常,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等。
4.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瓣膜损伤,可能引发瓣膜穿孔或关闭不全。
5. 其他因素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间接影响瓣膜功能。
四、诊断方法
- 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器发现心脏杂音。
-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可清晰观察瓣膜形态和功能。
- 心电图(ECG):评估心脏电活动是否异常。
- 胸部X光:观察心脏大小和肺部情况。
- CT或MRI:用于复杂病例的详细评估。
五、治疗原则
- 轻度病变:定期随访,药物控制症状。
- 中重度病变: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如瓣膜修复或置换。
- 介入治疗: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适用于高风险患者。
六、预防建议
- 预防链球菌感染,尤其是儿童时期。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者。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总结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影响心脏瓣膜功能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且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