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是指什么病症】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临床综合征。它可能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常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一、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心功能不全可分为不同级别,并可通过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供血不足的病理状态。 |
常见病因 |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
主要症状 | 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或夜间)、乏力、下肢水肿、体重增加、咳嗽、胸闷等。 |
分类 | 根据射血分数分为: – 左心功能不全 – 右心功能不全 – 全心功能不全 – 收缩性心功能不全(EF降低) –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EF正常但充盈障碍)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胸部X光、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BNP/NT-proBNP)、心脏MRI等。 |
治疗方法 | –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ARNI、地高辛等) – 生活方式调整(限盐、限水、戒烟限酒) – 手术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心脏移植等) –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
预防措施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
三、结语
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重日常健康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