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是怎么回事】小儿麻痹,又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因此得名“小儿麻痹”。虽然现代医学已大大减少了该病的发生,但了解其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
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多数患者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少数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极少数病例会导致永久性肢体残疾。
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最有效的方法。全球范围内,通过疫苗接种,小儿麻痹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许多国家已基本消除该病。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小儿麻痹 /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
病因 |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感染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
易感人群 | 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可能感染 |
潜伏期 | 通常为5~14天,最长可达35天 |
典型症状 | 发热、头痛、呕吐、咽痛、乏力;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 |
并发症 | 肢体肌肉萎缩、畸形、呼吸困难(严重时) |
诊断方法 | 病毒检测、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治疗方法 | 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止痛、物理治疗 |
预防措施 |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或IPV) |
当前状况 | 全球已基本消灭,中国已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
三、注意事项
尽管小儿麻痹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但仍需保持警惕。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应加强防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通过科学防控与疫苗接种,小儿麻痹已经不再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大敌”,但我们仍需持续关注和努力,确保这一疾病不再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