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或水疱,且每次发作时皮损位置基本相同。这种药疹具有“固定”特性,即在相同部位反复发生,因此得名“固定性药疹”。它多由某些特定药物引发,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癫痫药等。
一、
固定性药疹是一种与药物相关的皮肤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皮损在相同部位反复出现。该病通常发生在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常见于面部、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患者常伴有瘙痒、灼热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有水疱或溃疡。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二、表格:固定性药疹关键信息一览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固定性药疹是一种由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红斑或水疱。 |
病因 | 常见于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磺胺类药物、苯妥英钠等。 |
发病时间 | 多在服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 |
典型表现 | 红斑、水疱、丘疹,边界清晰,常出现在面部、四肢、躯干等部位。 |
症状 | 瘙痒、灼热感,严重时可有疼痛或溃疡。 |
诊断方法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药物使用情况综合判断,必要时可做皮肤试验。 |
治疗方法 | 停用可疑药物,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严重时需口服药物。 |
预后 | 多数患者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可能复发。 |
预防措施 | 避免使用已知致敏药物,用药前了解个人过敏史。 |
三、注意事项
固定性药疹虽然多数为轻度,但也可能发展为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一旦发现皮肤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加重病情。同时,记录药物使用史和过敏史,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