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一种由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同时丢失,但钠的丢失比例大于水分的丢失,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的一种脱水类型。这种脱水常见于长期腹泻、呕吐、使用利尿剂或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含盐液体等情况。
一、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与高渗性脱水不同,患者在失水的同时也失去了较多的钠,使得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不平衡,细胞容易吸水肿胀,尤其是在脑细胞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该病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恶心、肌肉痉挛、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治疗的关键是补充适量的含钠液体,以恢复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中钠离子丢失多于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的一种脱水类型。 |
病因 | 长期腹泻、呕吐、大量出汗、使用利尿剂、肾功能异常等。 |
特点 | 水分丢失少于钠,血钠浓度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 |
症状 | 乏力、头晕、恶心、肌肉痉挛、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 |
诊断依据 | 血钠浓度低于135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Osm/kg。 |
治疗方法 | 补充含钠液体(如生理盐水),纠正电解质失衡。 |
预防措施 | 及时补水并适当补充电解质,避免过度出汗或长时间禁食。 |
三、注意事项
低渗性脱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脑水肿。因此,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补液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饮水和营养均衡,尤其在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应注意补充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