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什么病】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指受害者在被绑架或控制后,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认同甚至保护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因此得名。
该现象并非正式的医学诊断,而是一种心理反应机制,常见于长期处于威胁和控制下的个体。尽管其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它与创伤后应激、情感依赖和生存策略有关。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简要总结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反应,指在极端压力或威胁下,受害者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这一现象常出现在人质事件、虐待关系或长期囚禁等情境中。患者可能表现出对加害者的同情、保护行为,甚至为其辩护。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受害者在被控制或威胁下,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心理现象。 |
起源 | 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中,因此得名。 |
常见情境 | 绑架、人质事件、家庭暴力、长期囚禁、虐待关系等。 |
表现特征 | - 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 - 为施害者辩护 - 拒绝配合警方或救援 - 表现出对施害者的保护欲 |
心理学解释 | - 创伤后应激反应 - 生存本能导致的情感依附 - 长期控制下的心理适应 |
是否为疾病 | 不是正式的精神疾病,而是心理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
治疗方式 | 心理咨询、情绪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受害者重建自我认知。 |
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意义与影响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仅是一个心理学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对人性、控制与自由的深入思考。它提醒我们,在极端环境下,人的心理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帮助那些处于危险中的人,同时也能增强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总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虽非正式疾病,但它揭示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心理反应,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